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大学英语”课程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自年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以来,教学团队秉承“以生为本,德技并修”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语言技能与职业素养融合培养,倾情打造充满“思政味儿”的高职特色英语课堂。经过近5年的实践探索,教学团队在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国家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学生技能竞赛指导、语言志愿服务项目开展等方面取得一系列优秀成果。年6月,该课程入选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重构内容,创设“素养导向德技并修”4C主题教学模块
根据义乌“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设要求,以及学校“根植义乌、服务区域、走向国际”的办学定位、国际化办学特色和《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年版)》的要求,教学团队将课程教学目标设定为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提升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思辨创新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职业核心素养,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教学团队从时事热点、生活实例、中国文化典籍中凝练出与教学内容高度吻合的育人元素,将教学内容重构为以语言技能和职业素养相融合,将职业工作场景嵌入英语教学,构建凸显职业院校特色的4C主题教学模块:Collaboration(合作篇)、Creativity(创新篇)、Culture(文化篇)、Character(品质篇),发挥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协同效应。例如在模块一Collaboration(合作篇)中,通过探讨职场中如何向他人合情合理有效地表达建议和意见等内容,增强学生的协调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模块二Creativity(创新篇)则通过开展模拟直播营销活动,推广与介绍中外科技创新产品性质和功能,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意识、勇于迎接挑战的精神。
内外联动,构建“一体两翼具身认知”课程思政教学范式
基于学生的学情和语言教学规律,课程团队构建了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课前线上思政导学和课后语言实践教学为两翼,注重知行合一,获得具身认知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范式,通过课堂内外实践联动,把沟通合作、创新思维、文化自信、品德培养等思政育人元素融入语言教学全过程,实现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浑然一体。
以线上教学资源学习为铺垫。结合各模块的教学主题,教学团队收集和整理融合思政育人元素的优质教学资源,形成线上思政导学资源库,精心设计课前线上学习任务,利用丰富的视听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Culture(文化篇)主题模块下的CelebrationofHolidays(节日庆祝)单元,教学团队利用视频资源创设节日主题情境,开展用英文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英语趣配音比赛、中西传统节日美食讨论等线上交流活动,使学生在中西文化互鉴中提升文化自信。
以高效课堂教学互动为主体。课堂上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围绕以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政育人元素相融合的4C主题模块,通过线上教学管理平台、人机交互智能语伴等信息技术,创设真实语言交流环境,开展“用英语讲中国故事”主题演讲、“中西文化面对面”小组辩论等集实践性、思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语言综合训练活动,实现语言交际能力和职业素养水平双向提升。例如,在Character(品质篇)主题模块下的Responsibility(责任担当)单元教学中,课前通过组织学生线上观看志愿者故事视频,引导学生探讨志愿者精神;课中邀请国际社区志愿者进课堂讲述公益故事,用实际的生动案例开展小组辩论,使学生在观点的交锋和思想的激荡中,体会到志愿者精神对于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课后指导学生制作防疫宣传英语视频,培养青年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以语言志愿服务实践为延伸。结合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地方经济对人才需求调研结果,对接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和义乌“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区域资源优势,与义乌市场、展会、国际社区等机构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实践项目,让学生在与外商的真实语言交流环境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开拓国际视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增强实践育人实效。例如,在每年10月举行的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上,学校的巾帼文明岗大学英语教师翻译团队和“小蜜蜂”学生青年志愿者翻译团队共同为展会的顺利开展提供语言翻译支持,成为展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科学全面,实施“价值引领智能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团队将“价值引领”作为课程教学评价的重要监测指标,研究制定智能多元的教学评价标准,突破语言能力单一评价维度,增加对于语言形式所蕴含的思想性、内容性、价值观等评价维度,达到“语言”与“思想”同向同行评价,以此检验思政育人成效。
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和学生自评。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表达内容的思想性、创新性进行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辩论等互动活动中开展互评与自评,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二是评价内容多维化,将语言能力评价和非语言能力评价相结合,既包括词汇测试、短文写作、辩论和讨论等语言技能的评价,又包含上课考勤、课堂互动参与度、语言实践活动参与度等非语言能力评价,促进语言技能学习与思政育人融为一体。三是评价方法智能化,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对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动态监测,使用外研社U校园智慧教学平台实时记录、动态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学习行为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从语言学习的课堂到综合育人的课堂,教学团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用心挖掘课程教学与学生校园生活、社会实践的思政连接点,实现了语言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促使学生的知识与道德同成长、技能与认知共进步,为推动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迁移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新范式。
(作者陈群系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盛湘君系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