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力争到2025年实现食品企业产值50

北京中科白瘕风刘云涛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19/5387123.html

1月28日,郑州市人民*府发布《关于印发郑州市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都市生态农业强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通知指出,到年,农业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农业发展质量显著提高,都市生态农业强市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现代农业科技装备和先进技术广泛应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

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年均增速保持在8%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比低于1.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在全国大中城市处于 地位。

到年,土地流转率提高到45%左右,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到80%以上。

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理念,加快实施企业升级、延链增值、绿色发展、质量标准、品牌培育五大行动,积极培育好想你大枣、三全速冻食品、思念速冻食品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做优面制品,做强肉制品,做精油脂制品、做大乳制品、做特果蔬制品,支持各类优势产业开展特色产业集群创建,推进绿色食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力争到年,实现食品企业产值50亿元以上超过10家,10亿元以上超过20家。

附全文:

郑州市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

发展打造都市生态农业强市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郑州重要讲话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省委、省*府关于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站位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科技创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为导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着力培育提升农业品牌,着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造都市生态农业强市,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努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二、发展目标

到年,农业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农业发展质量显著提高,都市生态农业强市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明显提高,产品品质优良、安全可靠、营养健康,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绿色食品发展到个以上。农业比较效益明显提高,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业态更加多元,增值空间持续拓展。

经营管理更加完善。土地流转规范有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现代农业科技装备和先进技术广泛应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

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产品认可度明显提高,品牌价值显著提升,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7:1,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经营总收入达到亿元。

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年均增速保持在8%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比低于1.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在全国大中城市处于 地位。

三、发展思路

(一)调结构

落实粮食生产功能区制度,大力推广优质专用小麦、专用玉米等粮食作物,稳定粮食生产。坚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发展,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种养结构调整,依托各地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生态循环养殖业。在城市近郊,重点发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高效产业。在山区、丘陵、邙岭等区域,着力提升一批特色林果产业和中草药产业基地。积极推广综合种养循环模式,加快形成一批生态循环畜牧养殖、生态水产养殖基地。(责任单位:市农委、市资源规划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

(二)提品质

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推广节水、节肥、节药技术,推进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推进受污染耕地综合利用。推广农牧结合、水稻综合种养等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积极开展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提高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督力度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绿色、有机农产品供给水平。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等活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责任单位:市农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

(三)转动能

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土地托管和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大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培育力度,提升农民合作社规范化水平,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到年,土地流转率提高到45%左右,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到80%以上。发展规模化养殖,培育畜禽养殖合作组织,到年,畜禽规模化养殖率达到85%以上。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重点开展信息进村入户示范工程,发展智慧农业,加快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高效种养业中的应用,实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工程,进一步激活农业发展动力。(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大数据局)

(四)促融合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通过推进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扶持龙头企业开展全产业链旅游,打造一批一 产业融合发展企业样板。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重点支持万邦物流、四季水产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推进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向县乡延伸。支持粮食储运能力提升。健全农产品产销体系,加快形成产地与销地、生产者与消费者良性互动生态圈。依托特色产业和自然资源,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提升一批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管理规范的休闲农庄,创建一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打造一批叫响全国的乡村旅游“郑州品牌”。(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工信局、市粮食和储备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局)

(五)强带动

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为载体,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集聚、设施设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重点依托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资源优势,引导荥阳市河阴石榴、中牟县蔬菜、新郑市红枣等优势产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积极创建一批 、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扶持规模适度的新型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创建一批市级、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一批高标准“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局、市资源规划局)

(六)创品牌

大力培育农业品牌,加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培育,把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加强品牌保护,建立健全农业品牌监管机制,严格监测抽检和执法检查。积极宣传农业品牌,讲好品牌故事,塑造品牌形象,办好农业主题展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整体知名度。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品牌认证,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重点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范围广、文化底蕴深厚的 农业品牌。(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

四、发展举措

(一)实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工程

加强耕地保护,守牢耕地红线,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稳定粮食生产。以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启动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到年,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达到万亩以上。着力推进农作物绿色高产优质高效建设项目,建设技术攻关田1.5万亩以上。稳定蔬菜种植面积,建设高标准“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3万亩以上。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广使用高性能、智能化、复式作业农机机械装备。发展节水型农业,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节水改造,推广微润灌溉、喷灌微灌、测墒灌溉、循环水养殖等节水技术应用,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1万亩。(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资源规划局、市水利局、市科技局)

(二)实施质量兴农工程

树立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的发展理念,统筹调整种养业生产结构。进一步扩大优质作物种植规模,到年,优质粮食作物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优质花卉苗木达到5万亩以上,优质林果达到5万亩以上,新增林下经济10万亩以上。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促进养殖废弃物就近资源化利用。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做大做强奶业,恢复提升生猪生产,全市生猪、肉鸡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到85%以上、90%以上,肉蛋奶总产量保持在38万吨左右,其中猪肉产量9万吨。推广稻鱼综合种养等生态养殖模式,发展集约化、工厂化水产养殖,支持水处理、“跑道养鱼”等关键装备推广应用,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做优做强*河鲤、观赏鱼等产业,优质水产品种占比达到60%以上。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到年,扶持培育6—8家处于全省 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建成相对稳定的小麦、玉米、蔬菜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各区县(市)全部创成 、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县(市)。(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局、市林业局、市市场监管局)

(三)实施品牌强农工程

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重点,开展农产品加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擦亮老品牌,塑强新品牌。推广农业可追溯标准化生产,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气候品质认证,增强品牌附加值。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努力打造一批国际知名的农业品牌。加强农产品品牌宣传和营销平台建设,发展展会经济,多渠道推进品牌创造、品牌输出和品牌营销,以品牌整合资源、运作市场,带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到年,打造2—3个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20个国内外知名的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企业价值品牌。(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气象局)

(四)实施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工程

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理念,加快实施企业升级、延链增值、绿色发展、质量标准、品牌培育五大行动,积极培育好想你大枣、三全速冻食品、思念速冻食品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做优面制品,做强肉制品,做精油脂制品、做大乳制品、做特果蔬制品,支持各类优势产业开展特色产业集群创建,推进绿色食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力争到年,实现食品企业产值50亿元以上超过10家,10亿元以上超过20家。搭建产销平台,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批对接活动,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实现全市现有社区及行*村“菜篮子”零售网点全覆盖。继续做好肉蛋菜应急储备工作。(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工信局、市粮食和储备局、市商务局、市财*局、市科技局)

(五)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建设工程

加快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以提升园区路网、农业装备、休闲农业、生态环保和灌排等五大体系建设为基础,完善农业生产设施;以推广新装备、新技术、新模式为支撑,提高园区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养结构,加快发展绿色农业;以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推进“生产+加工+科技+品牌”一体化发展为重点,发挥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建设一批市级、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引领,持续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基地,着力打造一批 、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到年,创建3—5个 、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市级、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个。(责任单位:市农委、市财*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资源规划局)

(六)实施农业产业强镇培育工程

以乡镇为载体,聚焦1—2个农业主导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大力发展“一乡(村)一业(品)”,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全产业链建设、全价值链开发,着力支持提升生产基地、仓储保鲜、加工营销等设施装备水平,培育产业融合主体,推动产村产城一体,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主导产业突出、一 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活跃的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带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到年,创建3—5个 农业产业强镇。(责任单位:市农委、市财*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资源规划局)

(七)实施农业绿色发展工程

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扎实做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蔬菜、果树、粮食作物等为重点,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增施有机肥,推广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等高效施肥技术,推行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推广高效低*低残留农药和现代植保机械,打造5—10个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区。推进水产和畜禽规模养殖场(区)标准化、生态化建设,实现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到年,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4%以上。(责任单位:市农委、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

(八)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支撑重大工程

加大投入,搭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强化农业科技研发,引导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等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建立不同模式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到年,争取省级以上农业研发平台达到30家。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计划等,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到年,累计组织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次以上,培育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1.5万人以上。实施新一代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建立统一云计算平台,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责任单位:市农委、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大数据局)

(九)实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工程

通过贷款贴息、资金奖补、金融支持、培训指导等方式,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水平,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到年底,全市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家,其中 、省级示范社家。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建立健全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制度,推进家庭农场示范创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加强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用途监管和风险防范,建立健全资格审查、项目审核、风险保障金制度,维护小农户权益。培育壮大农村供销合作社。(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供销社、市财*局、市发展改革委)

(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构建农业观光休闲体系,依托二七区樱桃、*河鲤鱼等特色农业资源和种植、养殖优势,发展更加注重观光、体验的都市生态农业,培育一批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科普示范基地,提升一批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管理规范的休闲农庄,创建一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发展一批乡村旅游民宿。大力提升全域乡村生态旅游气象服务供给能力,积极开展气候宜居小镇示范点创建工作。聚焦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提升,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特色村建设,打造一批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到年,全市培育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60个,创建农业科普基地20个,打造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美丽乡村精品村个、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3—5条,力争实现全市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长5%以上。(责任单位:市农委、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气象局、市财*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资源规划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各地要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抓实抓细,确保取得实效。

(二)强化*策支持

加大财*资金统筹整合力度,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农村金融支持*策,丰富农业信贷产品,发挥*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作用,稳步扩大*策性业务规模。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完善风险保障机制。建设面向世界的农业期货价格中心。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或在新三板挂牌。引导鼓励工商资本加大投入,投身农业高质量发展。破解乡村发展用地难,严格落实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等用地*策,优先保障用地需求。持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提升农村电网供电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市财*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资源规划局、市农委、市金融局、市供电公司)

(三)健全服务体系

以涉农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为基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立足服务农业生产全过程,加快发展“一站式”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产品初加工、农产品流通和销售等农业生产性服务。重点推进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生物制品等农资生产企业向生产服务一体化方向转型发展,培育一批农业科技服务企业、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市农委、市供销社、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

(四)深化农村改革

细化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措施。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完善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跟进落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制度。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扎实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加快推进供销社、国有农场、国有林场、集体林权制度、农业水价等综合改革。(责任单位:市农委、市资源规划局、市财*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供销社)

(五)扩大对外开放

发挥“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空中、陆上、海上、网上丝绸之路优势,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拓展境外发展空间,到国外进行农业资源开发,建设生产基地、研发基地和营销网络,打造一批跨国农业企业,推进大蒜、禽肉、面食等农产品出口,探索建设一批特色优质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积极引进国外农业生产先进技术、优良品种、现代装备、经营模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种养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

(六)强化风险防范

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升灾害治理、灾后恢复能力。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疫情测报和病虫害防治。加强市场风险应对能力建设,健全农产品市场风险监测分析预警机制。积极开展都市农业智慧气象服务,全面提升农业农村气象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气象保障示范点建设,提高农业气象预警能力。(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气象局、农调队)

见习编辑:杨志莹

审核:李震

总监:万*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