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次目标拆解
参展时间一般在几个月前就会知晓,时间宽松的情况下,建议预留2个月的时间做准备(保底1个月)。
每个企业在不同阶段有不同地参展目的:挖掘新客户线索、企业形象产品亮相、维护老客户关系、洞察行业变化趋势等。我们的建议是首先要有一个核心目标,必须完成的目标,其次有几个辅助目标(3个以内),这么做便于在后期内容的谋篇布局上有所侧重。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共识,后期的工作开展就可以聚焦且有针对性,比起忽视这个动作方向,“目标”前置能避免内耗问题,人效也能有所提高。
二、一句话主题提炼
展会有了明确的目标,主题文字大致就出来了,主题是展会目标高度的提炼,不管展会面积大小,这个主题文字都得有。文字的提炼,可以让文字功底较好的人写,忌“形而上“,最好简单直白,一看就能明白什么意思(原则是:你的精准“目标群体”喜欢什么样的措辞方式,你就怎么写)。
如果是新产品的首次亮相,且技术含量很高,可以围绕产品提炼一句有别于竞争对手差异化的”广告语“,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个产品的创新价值。
到底是围绕企业的一句”差异化市场定位“,还是围绕产品的”差异化卖点“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而定,总之这句话很重要,它能起到”行动纲领“的作用,也会贯穿展台的整个流程,特别是它会出现在展台最显眼的位置,比如入口、礼品包装上,你可以理解为展会的所有内容都在围绕这句主题做诠释。
三、脑图时间轴篇章构思
在明确了展会目的、主题语之后,我习惯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整个展会的内容,先把篇章的一级目录(关键词)提炼出来,然后依次把二级目录做完善。
脑图梳理的前提是,对企业信息要足够了解,甲方如果自己来梳理是最好,如果乙方来干这个事,手上得有足够丰富的甲方最新资料。这里不考验创意能力,主要是消化资料-提炼重点,按照时间轴(以前、现在、未来)划分为三个板块,提炼围绕主题的重要内容或关键词。时间轴是比较容易梳理的一种思考和呈现方式,宣传册的内容规划我们就经常这么做。
用思维导图整理的好处是,可以让自己置身上帝视角以全局思维直观看到篇章布局上的得失,也便于讨论、修改。
四、功能区域规划
当篇章明确后,展厅里到底要放哪些内容,基本就有了大概。这个时候,需要把思维导图里的篇章内容合理分配到展厅3D的功能布局中,比如企业发展历程(形象展示)、产品卖点展示(产品展示)、技术专家展示(技术展示)、价值远景规划(蓝图展示)。
内容分配的原则是:先拎重点再按场景前、后排序。注:把自己代入观众视角,头脑中模拟展会场景,先看到什么后看到什么(参观动线),至于展会具体什么外形,当下不重要。
参展观众大致有几种类型:老客户、潜在客户、投资人等,不同类型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