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人匠心传承千年之美文化的山东手造,其各类产品不仅留下时间的痕迹,更不乏创新的精髓。金乡县圣亚达铅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亚达),历经36年深耕革新、创意新造,生产出近百种品类铅笔,远销日韩、欧美等地。为探索文化活态传承新模式,年成立孔圣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将 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创造出论语十二章铅笔、上上签铅笔、鲁班枕、创意刨子铅笔刀等十余种文创产品,让小小的木头变得更加有趣。
小铅笔百种形态
打破生产线历史
4月12日,走进圣亚达铅笔陈列室,犹如铅笔博物馆般,让人大饱眼福。40余种不同品类的铅笔整齐摆放于玻璃墙柜之中,放眼望去,铅笔颜色从纯色、双色到多色混合色应有尽有,而铅笔造型更是形态万千,有竹节形、有镂空式、有镶嵌式……
随手拿起一支铅笔,紧握笔杆,不禁令人心生亲切之感,那份感觉或许是源于每个人学生时期的记忆,亦或是时代的记忆。
从原木铅笔到抽条铅笔,再到如今的黑木铅笔、挂件铅笔,年建厂的圣亚达,其30多年的发展史,更像是80后至10后多代人小学时期执笔书写、时代变迁的真实写照。其发展历程,更是经过了手工、机械化到自动化的技术革新。
85后的杨胜于,金乡县圣亚达铅笔有限公司经理,可谓是深耕铅笔制造领域13年的“老人”,铅笔文化早已于他的生活融为一体。在铅笔上做文章更是他每日琢磨的事。“要想在行业中站稳脚跟,你就要创新。”平日里,多听、多看、多问是基础,研究试验是路径。一次在展会上看到激光设备,杨胜于便有了将激光打印与铅笔融合的想法。
“管他成功不成功,买来先试试。”杨胜于坦言,开始时,厂里人连机器如何打开都不会。他并未被现实打倒,不会就学,就请专业人。“不管好还是差,我都要在铅笔上做文章。”正是靠着这份信念,他执着于每次尝试,在试验中积累经验,在数十次的不断论证中,从铅笔刻字到笔杆制图,铅笔有了新模样。
“你看这支笔很多人想像不到是怎样做的。”话音未落,杨胜于便拿出一支黑底、金色心形图案的铅笔展示,只见位于铅笔中上部的图案由数十个心形呈竖列排列而成,轻轻触摸图案,既能感受到“雕刻”所带来的凹凸感。“这就是通过激光进行剥离而来。”杨胜于说,在精细化的设计与制作下,如今的铅笔不仅可以画龙画凤,更可彩色印制图案。
为使激光制作用到“精”,圣亚达在铅芯不通头铅笔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激光微钻孔技术,研制出各种挂件铅笔,铅笔挂件增加了铅笔的新功能、艺术品位。公司特色铅笔,也实现一客户一品种,一批货一特色,彻底改变了一条工业生产线产品只能一个花色的历史。雕刻系列铅笔在从研发到制造都是公司独立完成,小小铅笔玩出了新花样,产品也拥有了 的定价权。
创新思路寻发展
文创产品放异彩
做好了笔文化,这家以铅笔出口为主的文具企业于年又开始探索文创领域,成立济宁市孔圣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并注册“孔圣”商标。
“文具与文创有着紧密的联系,让文具能成为传承 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应有的责任。”杨胜于称,随着企业实力的不断提升,希望借助济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小小的铅笔赋予更厚重的文化元素。从儒家文化到中国古典文学,经过研发团队的设计、制造,铅笔杆刻上论语十二章、中国典故等文创系列产品应运而生。
随着文创产品的广受好评,除了外观的不断革新外,生活实用性亦成为产品的创新点。“红酸枝永恒笔无需削笔头,即可书写30万字。”杨胜于坦言,永恒笔是由钛 合成的笔头,没有滚珠,不用墨水,通过笔尖与纸张摩擦,将钛 金属分子分解后留于纸张表面,书写效果类似于HB铅笔的字迹,可连续书写30万字,一支永恒笔相当于几十支普通铅笔,持久耐用且节能环保。此外,“永恒笔”还可通过橡皮擦除修改。就这样,一支笔亦成为了“工艺品”。
有了前期的经验积累,创意团队又开始向铅笔之外的领域拓展,针对办公、摆件、礼品、佩饰、生活、居家等不同场景进行文创产品开发,研发出了香椿木系列、红木系列、原木摆件系列等30余款文创产品,外观设计更是采用雕刻等工艺,融入绘画、雕刻等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其中在金乡大蒜节参展的木质“蒜臼子”摆件,以其灵动、神似的造型备受客商喜爱。所设计的刨子卷笔刀更是在年荣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
“公司目前拥有注册商标3个、专利18个,下一步我们想跳出文具做文创。”杨胜于表示,要想做精、做好文创,即不能固步自封。希望通过进一步整合文化资源,挖掘诚实文化精神,打造更多更好的文化衍生产品,进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展示与传播。
齐鲁壹点记者孔茜康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